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教学反思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30 16:37:35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1

上周,我校有效语文课堂教学过关活动在三位骨干老师精彩献艺中拉开了帷幕。武高云老师以《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的课堂教学,向我校全体语文老师诠释了“有效课堂教学”的真正含义,并为我们构建出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教学组织有着很强的示范性,同时,这堂课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位骨干教师过硬的教学内功和语言素养。我认为,这节课不仅具有有效性,还具有艺术性。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定位准确,为有效、高效的教与学奠定了方向。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教学主题是“心中有祖国”,《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其中的一篇记叙性散文。高云老师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和单元训练的情感目标,把研读课文“别离祖国”、“埋头创作”、和“将心脏带回祖国”这三个自然段作为教学重点、难点,所有教学环节的设计、展开和延伸都重点建立在这三个自然段上,且步步深入,层层提升,直至学生在认识主人翁崇高人格的基础上,也使自己的爱国之情得以加强。

二、教学重点的突破,立足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使得教学目标的实现,变得水到渠成,教学方法朴实而有效。

如对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高云老师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肖邦爱国的思想根源。老师从此节中肖邦情感变化的两个词“感动”、“激动”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发现:是什么让肖邦感动?又是什么让肖邦激动呢?从而抓住了层次性很强的内容“咏唱送别曲”、 “深情叮嘱”、“赠送泥土”,并透过内容让学生品析到 ,这不是普通的送别,而是祖国和人民对肖邦的真切嘱托和深切希望,这使得肖邦的别离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正是因为对祖国的爱和不舍,肖邦才泪水“盈满眼眶”,“郑重”接过泥土,“回首望了望”华沙城,“疾弛而去”,同学们找出的这些词句,加之他们的理解、汇报和真心朗读,让我们感觉到,同学们已能听到肖邦的心跳了。

再如对肖邦爱国行为这一部分的教学,高云老师又抓住引导对“悲愤忧虑”、“彻夜工作”这些关键词语的理解与交流,再从词深入到句子,到段落,再发散延伸,让学生逐渐感悟到肖邦在国外18年,心却留在祖国。而对于“把心脏带回祖国”这部分的教学,高云老师又引领学生扣住对“紧紧”、“喃喃”这对力量色彩矛盾的词语的研析,让学生真正能穿越时空,清晰地看到一个年青而伟大的爱国音乐家的高尚灵魂。

高云老师就是用以词为作眼点,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章及中心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语文素养的构建,始终植根在具体的语言文字这个基础上。

三、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有效权力交给了学生。

纵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对于语意的感悟,对于中心的突破,都是教者经过巧妙地引领,让学生自己走进课文,读文章,找词句,谈理解,想画面,悟中心,有感情朗读,背诵,直至对肖邦18年工作情景的细化和延伸说话,以及“他就是这样的人”的主题写话环节,课堂上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角,老师只是在傍白。课堂容量大,学习环节紧密,学生时刻处于有效而紧张的训练氛围中。这正是小学高年级有效、高效语文课上学生应具备的学习状态。

四、把课文作为载体,基于课文,同时拓展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想象,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课文对于肖邦在法国18年的创作生活作墨不多,但很感人,这一节又是文章的重点。文中的“工作,工作再工作”“彻夜作曲、弹琴”“他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这些文辞蕴藏的涨力很大,想象空间很广阔。高云老师抓住这一契机,鼓励学生想象说话,想象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身体状况下,肖邦总在为国创作。这一说话环节的安排,一下子就让人物形象变得更为丰满起来,中心变得更为鲜明起来。类似这样的拓展还有几处。我认为这种教学环节,它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教学方向,它在告诉我们语文老师,要把语文书作为教学的载体,同时要善于利用这一载体引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训练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不能教死书。

五、富有文彩的和激情的语言,营造了语文课学习的最佳氛围,使得语文课具有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殊的文化品昧。

高云老师的教学语言凝炼、精美,包含情感,富有文彩。这正是小学高年级语文老师崇尚的语言特色和文学修养。有人喜欢家常话,但我更喜欢文学语言。我发现高云老师整堂课的教学语言的组织,对发展学生语言来来说就是一种示范,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学。如对找课文重点词的提问方式:“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哪些词语一下子闯入了你的眼帘?”等,问话方式富有变化,保鲜!再如,当高云老师结合课文特点用音乐来渲染学生读文情感时,老师在一边独白:“这铿锵有力的节奏,这催人奋进的旋律,这是悲痛中的愤怒,愤怒中的呐喊,呐喊中的抗争啊!”我想老师的这段独白给学生搭建了走进音乐,走进课文,走进主人翁的桥梁,这种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文字,也会让每一个有情感学生的心和主人翁的心共同博动。

再如,在导入过渡学习第5节时,老师深情朗诵:“18年忘我的工作,四处奔波,疲劳加上忧愤,使得这位天才音乐家病倒了,弥留之际,他有多少话要说,又有多少话想说啊,但是他只说了一句话。”这样的过渡一下子就能让学生带着虔诚的学习态度把目光和心定格在反映课文灵魂的这句话上“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类似这样撞击心灵的语言有很多,它让我们感到语文课是一门艺术。

这里,我想提两点想法:

一、对于第二节的背诵,在组织形式上可不可以把它同对主题的理解扣连在一起,是否可以先这样引领背诵:爱斯内尔两次叮嘱,在肖邦听来如同烙印,深深刻在心上,因为这叮嘱不仅是老师的,更是祖国和人民的,让我们和肖邦一起记住它,能行吗?试试看。这样就把背诵的目的性提升了,而不是为了背诵而背诵。

二、课文第5节是文章的灵魂,无论内容或思想都是文章的高潮所在,可以从前面的教学中挪点时间来,加强朗读和感悟,让同学们记住这让全世界的爱国人士为之动容的声音“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2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一篇讲述了波兰被外国占领,音乐家肖邦流落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灵魂深处的呐喊是爱国情怀的极至的表现,是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这发自内心的呼喊,用心才能体会。可是,文章内容及其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是国外的事情,就更增加了一份距离,所以,学生理解起 ……此处隐藏9969个字……生学了《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一课,是第一课时。在课中,我觉得有三处处理得比较好。

其一是学生字“肖”时,我让学生交流了“肖”的另一个读音,并组词。学生知道另一个读音读“xiào”,也会组词“惟妙惟肖”。我就告诉学生在读“xiào”时,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像,一个指相片、图像,比如“肖像”。马上,有学生提出异议,认为不读“xiào xiàng”应该读“xiāo xiàng”。我没有立即下定论,而让他们去查字典。结果一查,发现字典上果然是读“xiào xiàng”。于是,我说,老师也一直以为是读“xiāo xiàng”。老师在课前也去学了生字,在查字典时,发现这个词读错了,就纠正了过来。我想,通过查了字典,你们也应该记住这个词的读音了吧。以后我们读词,可不能想当然,要勤查工具书。

其二是在让学生交流“逝”的字义时。一位学生说,“逝”表示死。另外一位插嘴说:“是用于表示对死者的敬意。”我知道她查了字典,但对这句话,她可能不是完全理解。于是,我说:“通常我们会说某某人死了,某某动物死了。而如果是我们敬仰的人死了,我们会说逝世。那么死,还有哪些说法,分别用于什么人?”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牺牲,用于英雄与烈士。”“驾崩,用于皇帝。”“圆寂,用于寺庙里的法师。”……我说:“同学们,你们看,对于死,有这么多词来说。可见,我们祖国的语言是多么丰富呀。我们平时要多注意积累与辨别,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其三是在学第2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提问题。一位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他的同学不离开波兰,而肖邦却要离开呢?”问题提出后,我问其他学生:“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没有人举手。于是,我肯定这位学生提了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由于临近下课,我就把问题存着,让学生课后好好去研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我想在下一节课上,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学3、4自然段,了解肖邦在国外所做的事,从而让学生明白肖邦很有音乐才华,他的工作就是创作与演出音乐。他的音乐给波兰人民以信心与力量,他是用音乐在救国。从而让学生明白肖邦如果待在国内,一定会遭受迫害,所以他不得不离开波兰。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15

9月13日 星期一 晴《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切入口就在爱国。所以今天教学时,我在让学生用一句话评价肖邦之后,紧扣爱国不放,让他们找出课文中能证明肖邦爱国的表现来。学生自由读,深入课文寻找每一个细节,最后得出这些地方表现出肖邦是爱国的:

1、悲愤 在亡国这后满怀悲愤;在得知华沙起义失败后悲愤欲绝。

2、留恋 在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时,接过老师的特殊礼物之后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所表现出来的缠绵。

3、思念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

4、四处奔波 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

5、至死不忘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整个一节课就在这样的读中寻,寻中思的过程中度过。有了今天的基调,我们明天也可以更好地体会作为一个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来说,肖邦如何爱国。

再通过读来品味他的具体行为与思想。20xx年9月14日 星期二 晴转雨 (受台风影响)《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重点段,第二自然段的阅读是对学生情感体验、文本感悟诸多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的问题的一次集中性的对话。所以我在学生理清了本段的基本脉络后,重点放在阅读、体验、对话这样的三步骤训练上。阅读,读出肖邦对祖国的爱,读出对沙皇的恨,读出与亲人的难舍,读出肖邦临行前对波兰的留恋。(找出语言、动作、情感的描述)体验,你觉得在这一段中那些环节最感人?

1、他们(同学和老师)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2、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着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了马车,疾驰而去。 完成小训练:为这群不得不分离的亲友设计语言针对第一个环节设计:同学说:即使你远在他乡, 学生的答案有:即使你远在他乡,你永远是波兰人民的儿子。 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永远会心心相印,我们天涯若比邻(我插话:这位同学还是个中国通。 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能把我们忘记。 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也会日日夜夜地想念你的。 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也会永远记住这一刻。 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母亲。

第二个环节设计: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说: 然后登上了马车,疾驰而去。答案有:祖国,我会回来的! 我带着悲愤而去,我会带着骄傲而归的。

祖国再见了!亲人再见了!老师再见了!同学们,朋友们再见了! 沙皇,这里不会永远属于你! 祖国,我会为你而奋斗的! 祖国,我会用我的方式来爱你的!(当时在此又引开了一个话题:肖邦以什么方式来爱国?简单的讨论使学生明白了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对自己祖国的爱,如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战士的浴血奋战,工人农民的辛勤劳作,教师为祖国培育人才等等。从而进一步理解了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的原因。) 对话 在充分体验了当时的情与境之后,我让学生就特殊礼物所含的象征意义进行了讨论,同样答案也是多重的,(这是祖国、这是你的根、这是生你养你的土地、这是波兰人民、这是你情感的源泉[受《长江之歌》的影响]、这是你艺术创作的动力通过这样几个环节,学生对第二自然段的理解上了一个台阶。这次教学也有遗憾,如果有《即使你远在他乡》的音乐,我想效果会更好!

20xx年9月15日 星期三 阴转晴今天的教学中觉得有两处引得较好:作为爱国的音乐家的肖邦,他对祖国的任何情感都是通过音乐来抒发的,起义华沙失败了,他创作了《革命进行曲》,试想如果起义成功了,他会如何创作?(有学生说:《革命胜利曲》《革命狂想曲》《革命颂歌》、)就在他们渐渐兴奋的时候,我语调沉了下来:然而,真正的结果是起义失败了。让他们感受了一种情绪的起落。不但没有冲淡主题,反而使主题的效果更强烈了。进一步再引:我们中国有这样的音乐家吗?(有:聂耳、冼星海、刘天华、乔羽)另我将甜版的冰山原理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我抓住了奔波这个海面上的一角:为了生计,可能怎么奔波?(找一份工作、争取一些演出的机会、甚至可能在街头演奏、做别人家的家庭音乐老师等等)那么,肖邦又在为祖国奔波什么呢?(学生真的探寻到了海下的冰山:他寻找在巴黎的波兰人;他可能和那些支持他的艺术家们一起交往;他利用演出进行演讲;他把演奏自己的作品向世界展示波兰人的智慧;他向世界揭露沙皇的罪恶;他义演来表示对自己祖国的爱)这种冰山的追寻使得学生对下文中肖邦对他姐姐说的话理解起来就有了更深的体味。在学生最后的集体诵读中,这份情感被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躺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喃喃地又使语调变得低缓而深情。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他们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情感活动,使得他们对这原本陌生的主题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