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数学教学计划汇总八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做好教学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怎样写教学计划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学计划 篇1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1、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及其表面积体积计算;
2、数的整除;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4、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5、总复习。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有: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容积,体积单位。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会正确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2、理解整除,约数,倍数,素数和合数的意义。掌握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能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4、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在学生已经能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并且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其它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数的整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除性的知识,即数论中最初步的知识,还为学生到中学学习因式分解做些准备,使学生加深对整数性质的认识,还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分数的意义是在已有的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以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为基础的。分数意义的理解要联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并用它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约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约分和通分的学习后面学习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做准备。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法则,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通分,约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作好铺垫。而总复习则是对全册教材学习内容的综合概括,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及对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质数,合数,通分约分等知识理解。在正确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是:
1、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算法及灵活应用。
2、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怎样分解质因数。
3、对分数单位,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应用,使学生熟练掌握通分,约分的技巧。
4、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44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比较好。我班的特点是:学生学习主动,优秀率及合格率等指标一直处于前列。多数学生父母对其要求较严,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成绩较稳定;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也有几位同学尽管学习态度端正,但由于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偏重于机械性的死记硬背,不够灵活,所以成绩也不够理想。综观全班的整体状况,具有较强的实力。上学期的期末区里抽考,我班成绩名列全区前列。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不断学习当今社会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学习贯彻"新课标"的实践中力争上游,抢占教学改革的制高点。
2、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拟开展"优秀作业本评比","每月进步之星"评比等活动,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3、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抓好班级数奥兴趣小组的辅导,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4、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教学研究重点
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件设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效率,是本学期我在课堂教学中的研究重点。
数学教学计划 篇2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
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 ……此处隐藏8862个字……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五、教学进度
数学教学计划 篇8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
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尽量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
一、时、分、秒(3课时)
秒的认识………………………………………1课时
时间的计算……………………………………1课时
练习一………………………………………1课时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5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1课时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
加、减法的估算…………………………………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3)测量(6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2课时
千米的认识………………………………………2课时
吨的认识………………………………………2课时
5)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6课时)
1、加法…………………………………………2课时
2、减法…………………………………………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倍的认识(3课时)
倍的认识………………………………………1课时
解决问题………………………………………2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1课时)
1、口算乘法……………………………………1课时
2、笔算乘法……………………………………8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数字编码………………………………………1课时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3课时)
四边形……………………………………………1课时
周长………………………………………………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课时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4课时)
1、分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
2、分数的简单计算………………………………1课时
3、分数的简单应用………………………………1课时
九、数学广角—集合(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